2007年图书出版界刮起传统文化市场风向(1)
回眸文化经典重构现代解读
走马第20届北京图书订货会,除各大媒体已重点报道的2007书市新热点——名家新作精彩纷呈、引进版图书引领风尚、网络文学忙“下线”、重大事件纪念图书未出先热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人关注却不可忽略的出版热点——国学研究热、神话重构热和红楼解读热。它们似乎更体现了2007年图书界的传统文化市场风向。
《品三国(下)》、《说<庄子>》带动国学和历史热持续升温
近两年,社会上国学热持续升温,相关图书出版也呈现热闹的态势。普通人所谓“传统典籍”大致指四库全书甲、丙部的“经”和“子”,也包括古代文学作品。这些本来应该是常销书的典籍,如今却在“重读国学”口号中几度成为畅销书。
去年,易中天《品三国》引发了“三国热”,被称为“学术超男”;于丹讲《论语》破日签售纪录,创图书销售奇迹。二人推动了全国范围的阅读历史和国学风潮。这股国史和国学热在2007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更见高涨。
众人瞩目、炙手可热的易中天《品三国(下)》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首印70万册,将在春节后不久上市。而于丹正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庄子》的文字书稿,也已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以首印100万册签下,将于2月底上市。此外,解读其他传统文化典籍的著作也不在少数。时事出版社出版了何新系列著作,其中包括《尚书精解·大政宪典》、《易经通解·天行健》、《论语新解·思与行》等15种。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熊春锦的《德道经》和袁劲松《道家思维方法》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傅佩荣细说<老子>》、《傅佩荣<论语>心得》等。
作为这场国学热最大的操作者和受益者,中华书局一如既往地推崇传统文化,并大力传播传统文化。除季羡林的《佛教十五题》和“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还有“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包括《论语集释(全4册)》、《庄子集释(全4册)》、《管子校注(全3册)》等38种,“理学丛书”13种,“四部要籍注疏丛刊”18种,“道教典籍选刊”9种等等,均为专家译注,价廉质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也不甘落后,推出的都是原创性大手笔,6卷本的《方立天文集》,包括《魏晋南北朝佛教》、《隋唐佛教》、《中国佛教文化》等,全面展示了当代最有影响的佛教哲学家方立天的学术成果。张立文提出了《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戴逸则主编了权威性著作《简明清史》(上、下册)。气势更宏大的史书是修订重版的《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包括:《剑桥中国秦汉史》、《隋唐史》、《辽西夏金元史》、《明代史(上、下)》、《晚清史(上、下)》、《民国史(上、下)》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学人文》已经出到了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了“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中华文明史》;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的“中华经典百科图解丛书”用全新的模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国学书库·文史类丛”7种、“国学书库·哲学类丛”10种等,则集中展示了顾颉刚、蒋廷黻、张岱年、牟宗三等人的国学研究成果。
与国史和国学相关的,是记录国学家生平、成就和治学方法的学记系列图书,《励耘书屋问学记》、《蒙文通学记》、《量守庐学记》、《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等带我们亲近那些先贤大哲们的学术。三四十年代与马寅初、刘大钧、何廉齐名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方显廷于七十高龄亲笔撰写的《方显廷回忆录》,记录了20世纪初以来亚洲的现代化进程。
除了国学书多外,新出版的国史书也不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乘着去年赫连勃勃大王——深圳作家梅毅的大历史散文阅读热,迅速地推出了他的新作《大明朝的另类史》,该社同时推出的还有赵益的《品唐朝》、《品宋朝》,清秋子的《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等。此外,这类以通俗的方式解说历史的著作,还有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世纪的王安石》、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宏杰的《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崇祯皇帝》、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清史别丛”包括《清太宗全传》、《吴三桂大传》15本等数十种。有专家认为,解说历史和传统文化类图书火爆并非好现象,很多书都是写作者和出版者胡编及拼凑出来的,泥沙俱下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读物出版热潮很可能导致读者阅读疲劳,更可能导致上当读者以后不看这类书。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了读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情。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认为,传统文化图书现在难免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但被读者记住的,始终是那些既忠于史实,又写得通俗、生动的图书。
叶兆言、李锐“重述神话”创造图书市场上的新神话
2007年的图书界,在诗经、先秦诸子等国学典籍的解读及出版热潮中,还涌动着一股奇幻的重述或重构神话及传说的出版热潮。
这股热潮无疑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全球25个出版社和世界各国的杰出作家,包括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提名作家参与的“重述神话”大型图书出版项目带动起来的。
神话是人类历史上一条久远的文化线索,比如希腊、罗马、印度、中国这些古老文明,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神话上,人类对于神话的叙述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历史化的倾向。但那些流传已久的神话在传承的过程中内容和意义已经固化。“重述神话”并非对神话传统的学术研究,也不是对远古神话的一种简单改写与再现,它要求加入该项目的作家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底蕴,以自己丰富的想像并融合浓厚的个性风格对神话加以现代意蕴的解读和重构,赋予其新的文化含义,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神话故事。通过“重述神话”项目的全球运作使其流传。
中国目前已有三位著名作家苏童、叶兆言和李锐参与了“重述神话·中国卷”的写作。其中苏童的《碧奴》去年9月甫一面市,便成为书市一大热点,至今卖了30多万册,出版方可谓名利双收。
在这次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1月11日,作为中国惟一一家参与全球“重述神话”项目出版机构的重庆出版集团举办了著名作家叶兆言新作《后羿》首发会,北大教授张颐武、央视名嘴张越、“80后”代表张悦然都前来助阵。